最新公告

感謝各位朋友對於本站的支持鼓勵,為了提供更完整的內容,筆者將過去獨立版面的文字集結於新站:夏一跳的私房觀點(樂觀進取愛分享),歡迎舊雨新知繼續給予批評指教!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向陸生招手 連台大博士班都吃癟

最近美國知名大學紛紛將觸角深入亞洲,其中最主要吸引的對象,就是中國大陸的學生。
根據美國國務院統計,2013年全美大學外國留學生已增至76萬4千人,比六年前增加20萬人,其中中國留學生就占16萬人,占整體外國留學生兩成之多。
當國外大學對中國大陸學生展開雙臂之際,反觀國內,開放陸生政策雖已上路三年,但陸生來台卻未如想像中積極。

翻閱今年國內大學陸生碩博士班放榜名單,核定招收陸生名額雖增加一倍,但陸生缺額率仍高達四成,像陽明、北醫等醫學大學,陸生招生人數甚至掛零,而大學部招收陸生今年創新高,卻仍有兩成缺額。今年首度開放陸生二技招生,開出955個名額,但最後只招到93位,招生率還不到一成。

博士班招收陸生的情況最不理想,尤其是台大,博士班核定招收陸生22名,最後只正取7名。連國內第一名的台大都如此,其他學校可想而知。

為什麼國內大學招收陸生的績效如此不盡理想?主要原因有二。

法令限制:被健保拒絕,醫療沒保障

法令限制是第一個原因。「陸生畢業即失業」,這是香港著名雜誌《陽光時務》熄燈號封面上標題,直言台灣「陸生三法」中訂出「三限六不」限制,陸生不能在校打工、不得領研究經費、不能參加健保或商業保險等條款,種種限制就足以讓陸生卻步。
在台灣,居留六個月以上的外籍人士,都強制納入健保,但陸生屬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管轄範圍。條例指出,陸生不管在台灣求學時間多長,只能算「停留」,不算「居留」,因此無法加入健保。
以文化大學陸生余姓同學為例,打籃球手脫臼,因為沒有健保光是醫藥費就上看萬元。他的同學,感冒了吃完家鄉帶來的成藥,因為不敢上醫院,一忍再忍,忍成肺炎,只能中斷課業先回大陸治療。

就業困難:畢業須一個月內離台

就業困難則是第二個原因。今年從台大碩士班畢業的陸生七七(化名)就表示,大陸校園徵才多在每年10月至12月份舉行,台灣是在3、4月,他很多同學就為了回去面試,10天內來回兩岸三次,期間還要應付學校考試和畢業論文口試,疲於奔命可見一斑。
為何不留在台灣就業?一般僑生畢業後,可留在國內實習或等待就業機會,但陸生領到畢業證書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紙「一個月內離台」的通知。在台沒機會,若又趕不上大陸應屆畢業生徵才季,很容易被兩岸「雙殺」成為失業一族。

定位矛盾:優秀陸生轉向歐美大學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認為,台灣對招收陸生的定位矛盾,既希望陸生解決私立校院招生不足問題,卻又把陸生入學門檻定得很高,但優秀陸生當然是往上爬,而不是來台灣就讀連招生都有問題的後段班學校。

歐、美等國家對中國大陸學生展開雙臂,一來這些留學生能學到專業技能,對未來謀生有助,二來畢業後若能留在該國貢獻所學,對這些國家長期發展亦有益,這是雙贏之局。
但台灣招收陸生,卻把它當成是挽救後段班大學的救命草,法令又對陸生限制重重,即使學成也只能被「遣返」,無法留下貢獻所學,再加上歐美大學頻頻招手,台灣這種「自閉式」的陸生招生政策,恐怕真的到了該檢討的時刻了。

資料來源: 商業週刊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兩岸三地畢業生就業現況

6月畢業季,不是只是台灣的畢業生擔憂「畢業等於失業」,其實兩岸三地即將踏入社會的新鮮人,各有各的煩惱,今年是大陸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也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一項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畢業的大陸大學生,就業簽約率只有35%,低於去年12%,至於香港的應屆畢業生起薪,折合台幣有7萬多,看似風光,但在比較物價及通膨後,就會知道其實港幣也不好用,至於台灣的畢業生還困在22K的枷鎖中。

不過,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卻顯示今年的新鮮人其實沒那麼悲觀。


6成8大學學歷以上的畢業生,選擇立刻投入就業市場,比去年同期的6成5略升,他們平均在畢業前2.7個月就開始準備求職,也較去年新鮮人晚了1個月,對於畢業後順利找到第一份工作的信心指數,平均為51分,略高於去年的49分。

陸生苦哈哈,甚至有56%的人認為工作與職業期待不吻合,再看兩岸三地平均起薪,換算成台幣後,大陸畢業生有15250元,台灣企業進用新鮮人薪資不到2萬5,香港畢業生看似比較幸福,月薪居然有新台幣74472元。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上海世新MBA 邀3校教授共同授課

為了讓在大陸在職進修的台商、台幹更了解兩岸傳播與文化創意產業差異,世新大學上海MBA碩士專班下學期起,首度邀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三大名校教授,組成四校師資共同授課,解說大陸各地差異與台商在大陸經營的盲點,並為有意認識大陸經濟發展趨勢、開拓事業生涯前景的在職人士規畫MBA課程。
自從教育部開放台灣各大學院校在大陸開辦碩士專班以來,包括:台灣大學、中興大學、中央大學、輔仁大學、大葉大學等多所大學院校,都在眾多台商聚集的上海開設碩士專班;而世新大學此次首度嘗試以四校聯合師資方式授課。
世新大學上海進修學院副院長沈宗南表示,新學期MBA碩士專班將邀請上海交大、復旦、同濟大學教授與台灣世新大學教授共同開設的課程包括:傳播理論、跨媒體整合行銷、數位匯流與傳播政策、文化創意產業、組織理論與管理等課程。
世新大學MBA碩士專班開辦以來,吸引大陸眾多知名台資企業台商、台幹就讀,包括:美兆集團、正大集團、日月光集團、寶島眼鏡、旺旺集團、特力屋、東南旅行社、廣達電腦、雄獅旅遊、中國信託銀行等多家知名企業中高層幹部、董事等。另外,如:資深藝人劉德凱、寇世勳、知名造型師謝麗君及前中國小姐胡翡翠等也已完成碩士課業。
【2013/05/31 聯合報】

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北上廣」都會區 開放外地生考大學


大陸各大學招生對本地生與外地生採取不同標準,造成很大不公平,是主要民怨之一。三大都會區「北上廣」近日分別宣布將實施改革,允許在本地居住一定年份的外地生,可以「異地考試」;但資源最多的北京,仍將範圍限制在技職體系,顯示改革艱難。
大陸大學「聯考不聯招」,所有高中畢業生統一參加「高考」,再各自憑成績申請學校。各校系招生則略似古代的科舉,在每省設立一定名額;尤其對學校所在地「本省」或「本市」的學生,都會提供較多名額。
舉例來說,以北京大學而言,戶籍在北京的學生,錄取分數就低於外省學生。一些大學較少的省分,高中畢業生因為缺乏「主場優勢」,能進大學的機率低於其他省市。
近年來鄉村居民進城工作者愈來愈多,由於戶
籍無法遷到城市,子女就學與升學都面臨不公平的待遇。今年八月,大陸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
部等四部委「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 」
,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隨遷子女升學式的方案應於今年底公布。許多西部省市公布了相關方案,但眾所關注的還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怎麼做。
最新消息顯示,廣東將分階段開放外地學生參加當地高考。二○一四年起,在廣東具有合法穩定職業與住所,連續三年以上持有居住證、並參加社會保險三年以上者,其隨遷子女如有廣東省「中職」(等於台灣的高職)三年完整學籍,可在廣東報名高職(等於台灣三專),與廣東籍考生同等錄取。二○一六年起,相關規定擴大到就讀一般高中者,可以參加大學高考,並與廣東籍考生同等錄取。
福建省也打算開放異地高考,不過詳細計畫尚未公布,而且目前福建仍屬於「生多校少」的高考相對艱困區。
北京規定,明年在北京務工滿三年人員、子女在北京就學三年者,可參加北京的中職考試;二○一四年起,在北京務工六年、子女亦在北京就學六年者,可在北京參加高職考試。學生高職畢業後可參加「專升本」(升大學)推薦與考試。
上海則規定,如果想參加普通高中與大學的招生,除了符合基本要求,還需要達到一定積分,才有資格報考。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外地工人子弟,仍然可以在上海參加高考。
【2012/12/31 聯合報】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兩岸「九○後」就業競爭力


         1990年後出生被泛稱為「九○後」,在台灣又可叫「八年級」,有人說他們是「臉書世代」、「小確幸世代」,更有人認為他們是「炸彈世代」,有自己的主見,對於不公平事件更勇於發聲。即將踏入職場的兩岸「九○後」,外資企業是就業的優先選擇,但超過半數對於畢業後的就業情況並不樂觀。
  《天下雜誌》針對兩岸「九○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兩岸學生「同中存異」。畢業後就職首選,兩岸都是以外資企業為優先,大陸占30.4%,台灣占28.4%;不過第二熱門選擇則反應兩岸經濟背景的差異,大陸有28.4%希望進入國營企業,台灣受訪者則有23.2%想進入民營企業。
  在職場態度方面,調查發現兩岸九○後,都非常在乎「金錢物質報酬」,59.4%的台生及41.8%的陸生,認為獲得獎金或加薪,在職場上最具激勵效果;其次,高達4成(39.9%)對岸受訪者認為「升遷」很重要,僅24.6%的台灣學生認為職涯發展較薪資結構更為優先。
  《天下雜誌》認為,兩岸經濟雖同步放緩,但大陸GDP仍在7%以上,而台灣正在為「保1」而努力,更面臨到薪資凍結問題,導致近6成的台灣學生重視未來收入所得,高出陸生近2成。
  調查也顯示,超過半數的兩岸「九○後」,對畢業後的求職前景「感到不樂觀」(台54.1%、陸57.3%)。對此,就讀台灣大學政治系的大陸交換學生羅勉指出,陸生對於求職前景不樂觀,主要來自於沉重的競爭壓力,光是九○後大陸就約有1.9億人,以及對未來的不安全感。而台灣學生則因經濟成長放緩所致。
  《天下雜誌》也發現,台生自信心明顯不足,自認在亞洲各國中較不具競爭優勢,排名第6,反倒覺得陸生最具競爭力。而陸生則認為競爭力最強的是香港學生,自評是第2,台灣則排到第5。
資料來源: 卡優新聞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台生回國就讀 教育部將採認學分


       台灣學生到大陸讀大學,若不能適應,想轉回國內就讀怎麼辦?教育部最近修改《大學學歷採認辦法》,繼採認大陸部分大學畢業學歷後,新增肄業學歷採認條款。台生或陸配可以大陸四十一所頂尖大學肄業學歷,參加台灣各大學轉學考,在大陸修習學分也可併入採計。
     台灣大學教務長莊榮輝回應,大陸北京和清華等頂尖大學學分,台大多數會承認,但還是要尊重各系所評估認定。譬如A科目,北大若僅須修習兩學分、台大若規定要三學分,「我們就不一定承認。」
     教育部曾接獲陳情,有台生在大陸就讀頂尖大學,因故無法適應,決定休學回台,卻無法參加轉學考、被迫中輟,《大陸學歷採認辦法》訂定後,相關問題即迎刃而解。
     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說,採認大陸四十一校大學肄業學歷,台生及陸配均適用。台生從大陸休學後,可以回台參加各大學轉學考,但在大陸已修學分是否會被承認,由各大學自行認定,並不是北大學分,國內大學就一定要承認。
     此外,過去大陸高中畢業生到台灣讀大學,必須先取得大陸學歷公證,再經海基會驗證,程序繁瑣。教育部決定簡化陸生來台手續,陸生學歷只要經過大陸官方認可的認證單位認證即可,不必再經海基會驗證,預估每位陸生可節省新台幣一千三百元到四千七百元。
     台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副理事長陳正騰說,台生在大陸念大學、休學回台的案例雖然不多,但這次修法對台生而言還是多了一重保障。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台商子女 考個學測真麻煩


       2013年學科能力測驗上周三才結束報名,對大陸台生而言,除非就讀台商子女學校,才有可能在大陸當地考學測;華東台商子女學校建議教育部等相關單位,讓3所台商子女學校成為大陸其他台生的學測考場,減少兩岸往返舟車勞頓。
     考個學測 有夠麻煩
     目前大陸有3所台商子女學校,分別在廣東東莞、江蘇昆山以及上海閔行區,台商子女學校使用台灣教材,並且獲台灣教育部承認,拿的是台灣發的畢業證書;每年學測期間,大考中心都由專人護送試卷到3所台校,讓台校學生能夠直接在校內考試。
     不過,華東台商子女學校董事會執行長陳大勇表示,根據校方的統計資料,3所台商子女學校所收的台灣學生共約4千人,可能不到全部大陸台生的1/8;超過7/8的台生沒辦法享受在大陸考學測的便利,必須透過海基會認證學歷,再回台考學測,有些大陸台生嫌麻煩,乾脆考大陸專為港澳台學生舉辦的「港澳台聯招」,但據了解現在港澳台聯招也愈來愈難。「因此我們和台商協會有個想法,就是何不讓其他台商子女在台商子女學校考學測?」陳大勇說。
     台生人數三級跳
     陳大勇表示,校方的統計資料是3、5年前做的,這期間東莞台商子弟學校學生人數已經從1千人增為2千人,華東台商子女學校從6百人增為1千2百人,上海台商子女學校從3百人增為8、9百人。雖然如此,隨著大陸台商中級主管增加,台商子女也一直增加,能夠進來台商子女學校就讀的台生畢竟是少數,多半都去念當地大陸學校。
     「我認為教育部完全可以在3所台商子女學校裡設『台灣駐大陸的非官方教育辦事處』或『台生教育諮詢中心』,這方面的資訊太需要有人來整合了。」陳大勇表示,台商子女學校和台灣的資訊同步,功能完整,卻只能服務這麼少的台生,相當可惜。希望未來能找到合適的資訊平台,定期刊登教育資訊提供給台商和台生。
資料來源: 旺報